轄區內的廣西珠@ 江啤酒有限公司有著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啤酒生產線。
東盟經開區推動農場土地由職工分散承包經營向農業科技企業集中管理經營轉變。圖為寧武農◥場大棚甜瓜基地。
11月12日,廣西-東盟經開區華僑城小區居民梁春接到手機訂單◤,立即制作了一批蜂巢糕、蝦餅等印尼小吃寄給廣東客戶。
作為落戶南寧市的印尼歸僑第三代,梁春通曉中文〇、印尼語、英語,擔任了16年印尼團地接導遊。盡管有機會帶孩子出國,她〓還是選擇讓孩子留在華僑城配套幼兒園學習中國▂文化。她說:“自爺爺帶著我父親來到華僑農場,這裏就是我們的根。隨著農場在改革中不斷升級,我們的生活也越發幸福安定,有家、有業、有保障。”
1960年,我區作為全■國安置歸僑難僑的重點省區,成立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以下簡稱“華僑農場”),先後》安置印尼、越南等9個東南亞國家的歸僑難〗僑1.2萬人,是全國最大的華僑農場。60年來,這裏歷●經多次改革,如今,華僑農場和南寧華僑投資區管理▓委員會、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管理,逐步進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園區,改革紅利惠及廣大歸僑僑眷,成為全國華僑農場轉型改制的示範性區域。
記者走進退休印尼歸僑林慶忠的家,120多平方米的三室一♂廳寬敞整潔。小區︾位於華僑城內,周邊十分鐘生活圈裏有醫院、菜市場、超市、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每周一、三、五、六晚上,林慶忠都◥會與華僑城文藝隊的成員們相聚在小區廣場裏吹拉彈唱,歸僑們載歌載舞的熱情充滿感染力,帶動周邊居民加入他們。
“2012年,我們家通過‘以房換房’的形式搬進華僑城,電梯房、精裝修,幾乎是‘拎包入住’。印尼的親戚朋友來做客時,都對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贊不絕口。”林慶忠1960年隨父母回國定居華僑農場正安分場,憶及往昔,他感慨萬千,“當時祖國還不富裕,農場▅裏一片荒蕪。我們全家住在磚木結構的小平房裏,屋頂鋪著毛氈、石棉瓦,下雨漏水,天冷漏風。那會兒,我們做夢都想不到有一天能住上幹凈漂亮的樓房。”
2010年起,華僑農場實施農場綜合改革房屋搬遷工作,規劃建設總投資約125億元的“華僑城”項目,引導分散在各偏遠分場居住的職工群眾置換舊房,集中←搬遷至配套設施完善的中心區。搬遷戶屬於歸僑的,每戶無償增加安置面積20平方米。截至目前,累計完成3批搬遷,涉及63個生產隊」共2423戶居民,其中歸僑僑眷1069戶。
據悉,華僑農場現有歸僑僑眷7000余人,愛僑護僑已成為社會廣泛共識和行動自覺,僑屬企業的優惠政策、華僑事業發展所享有的支持以及歸僑僑眷在生產生活上所享有的保障均以立法形式▓明確,歸僑僑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此外,華僑農場每年安排專項資金20多萬元,用於扶助困難歸僑僑眷,推薦失業、下崗歸僑僑眷職工到企業就業或安排公益性崗位,向僑眷生發放助學金、獎學金,對患重疾的困難歸僑僑眷給予醫療救助。
這裏的歸僑僑眷與世界上29個國家保持著親緣關系。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後,廣西-東盟經開區發揮“僑脈”,打好“僑牌”,著力打造綜合產業區、教育園區、旅遊健康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四個功能區,精準推〖動產業集聚。
“十三五”期間,東盟經開區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環保家居、生物制藥、大健康◆產業,大力發展以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為主導的新興產業,累計引進項目260個,總投資199億元。2019年,該開發區成立廣西食品加工產業聯盟,並通過聯盟吸納食∑品加工及流通、配套企業60余家,聚集百威、中糧、雙匯、統一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和國內知名企業,全力打造我區最大的食品加工產業基地。
同時,隨著農場綜合改革的深入實施,東盟經開區推動農場土地由職工分散承包經營向農業科技企業集中管理經營轉變。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水產研究院和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等農業科研推廣示範單位相繼進駐,建成大棚西甜瓜、雙季葡萄、羅非魚生態養殖基地等一批現代農業示範項目,形成農業技術研發推廣、現代觀光農業、特色水果產業基地共同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楊波?常麗瑩?潘誌安?文/圖)